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网友投稿 雁过留声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心香一瓣』 『历史文献』 『艺术再现』 『网友园地』 『本站动态』  
历史文献 - 年表 - 刘国鋕烈士年表详编(初稿)——1921至1946年
刘国鋕烈士年表详编(初稿)——1921至1946年
 
年表 | 时间:2010/9/18 7:49:11 作者:史实 来源: 点击:3676
 
 
1945年  24岁
 
    7月,复旦大学进步学生吴子见来到陆良县中任教。吴子见后来成为《挺进报》的创始人和工作人员之一。
 
    在陆良的日子里,国鋕等人也很注重自身的学习,他们一起学习了中共七大的重要文件;国鋕每隔一段时间就回重庆一次,每次都带回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此间,熊翔弄到一部质量较好的收音机,可以收听到解放区的广播。于是,国鋕和熊复来每天负责收听和记录解放区新闻稿,然后在同志们中间传阅。他们曾经商量出一份秘密小报,但后来认为这么做很容易暴露,于是放弃。
 
    在陆良愉快工作的同时,也向吴子见谈到了思想上的苦恼,认为友谊、爱情和学术对他的生活非常重要,但陆良的环境满足不了他对这三者的追求。同时,他还担心长期在这里工作会使自己的英文渐趋生疏。[xxviii]
 
    9月,抗战胜利。五哥国錤欲送国铮、国鋕兄弟去美国留学,国鋕向组织汇报此事,并表示他的去留由组织决定。
 
    通过在川盐银行工作的五哥的关系,为《新华日报》昆明营业分处找到了合适的赁屋。
 
    10月,陆良民主力量的发展终于引起了反动势力的仇视。陆良驻军军长李弥等人策划以共产党罪名逮捕国鋕等人,熊老先生决定前往解放区, 国鋕经向南方局请示后决定从云南转移到重庆。在离开陆良到了昆明后,向冯宝麐介绍联大同学李循棠去陆良接替工作。在昆明患副伤寒,住院治疗一个月左右。
 
    在昆明与好友吴显钺小聚,他迫切希望恢复组织关系,因此问显钺自己是否够得上共产党员的标准。显钺告诉他“很够”,但目前党的政策不允许恢复失散党员的组织关系。国鋕表示没有组织关系,他也会一样干革命[xxix]
 
    11月,到重庆。
 
    初回重庆,拟发挥所学专业之长并利用职业之便,为革命从事经济工作。通过家人的关系在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处资料室找到一份工作[xxx]。未几,又到《商务日报》作记者,该报的编辑记者中有不少地下党员,报纸的进步倾向比较明显。
 
    经在云南认识的好友,胡子昂先生的大公子胡克林介绍,开始参加“中国青年民主社”的活动,后成为该组织的领导成员之一。
 
    在《商务日报》认识了寄居在报馆、准备报考重庆大学的曾紫霞(小说《红岩》中孙明霞的原型)。紫霞生于1928年,祖籍四川内江。她由于受报馆气氛的影响,倾向革命;听到有人戏称国鋕为“公子哥”,不由对他有些另眼相看。
 
 
1946年  25岁
 
    1月29日, 进步的青年组织“陪都青年联谊会”在重庆青年大厦举行成立大会,中共代表团吴玉章和各界知名人士沈钧儒、李公朴等,以及会员百余人到会。该会“以促进青年团结,砥砺学行,维护青年权利,推进民主运动为宗旨”。[xxxi]
 
    2月,回到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处资料室工作。省银行经济研究处位于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内,国鋕在该研究所内有一位置颇为隐蔽的住所,这一住所成为他与上、下级秘密接头的理想去处。他还在实业大厦内还借有几间房子,供同志们开会和来往住宿,据廖石诚回忆,中共重庆地下市委曾经在国鋕借用的房间内召开过会议[xxxii]
 
    20日,国民党在重庆利用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行欺骗宣传,诱骗和迫使一批年青学生上街进城,进行了反苏游行示威。国鋕感受到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改变了利用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之便为党从事经济工作的想法,转而将工作中心放在青年学生身上。
 
    通过各种关系在文德女中、明诚中学、民建中学、适存高商、省教院、重庆大学等学校与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在这些学校发展组织,秘密印刷和传阅党的文件。
 
    是年,刘光转移至上海,国鋕转由南方局周知(周力行)领导。周知将国鋕安排在他领导的进步青年团体“陪部青年联谊会”中活动。
 
    5月,在陆良结识的好友熊复来因前往解放区而路过重庆,国鋕安排复来等人住进《商务日报》。但此时国鋕因患鼻疾住院,复来恐单独住在报馆会引人注意,因此转移至他处居住。国鋕再次向复来谈起家庭对他进行革命工作的担忧以及欲送他去美国留学之事,并征求复来的意见。复来认为还是应当留在国内参加争取全国解放的斗争。[xxxiii]
 
    送走一个个战友,国鋕也向组织上提出奔赴解放区的请求,组织上认为他留在重庆进行地下斗争更加合适,国鋕服从了组织的决定。
 
    为了加强民主党派的工作,组织上安排国鋕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总部机关报《民主报》的营业处——重庆民生路一五一号是周知、国鋕等青年运动领导者的活动中心之一;《民主报》的首任负责人罗隆基等离渝后,国鋕参与了对《民主报》继任秘书长人选的决定[xxxiv]。国鋕在重庆大学等学校中均以“青年民主社”的名义活动。
 
7月
 
    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11日,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4日,七十二岁高龄的熊从周老先生在陆良被人阴谋毒死;15日,闻一多先生遭特务暗杀;16日,领导过国鋕四年之久的刘光病逝于上海。
 
8月
 
    与西南联大在重庆的同学们一起,以“西南联大留渝校友会”的名义抗议国民党暗杀李、闻的法西斯暴行,并于8月12日专门举行了闻一多先生的追悼会。和“陪都青年联谊会”的同志们一起,与重庆五十个团体共同组成了“李闻血案后援会”。在上清寺“待帆庐”(刘航琛宅)为闻先生家属举行记者招待会,并为闻先生家属募捐。
 
    20日,以刘钢为笔名,《新华日报》上发表了《略论闻一多先生》[xxxv]一文,这是他留在世上的唯一公开发表的作品。
 
    同月,好友吴显钺从昆明来到重庆,在民盟机关报《民主报》工作。周知将吴显钺、汤逊安、刘国鋕三人组成了一个秘密领导小组,由他们领导“陪都青年联谊会”的活动。
 
    同月, “青年民主社”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在南岸南坪花阳沟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0余人。会议对该社纲领作了修改,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各党派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等,同时制定了“青民社”的组织原则[xxxvi]
 
    秋,周知被调去南京中共代表团工作,他在离开重庆之前,将国鋕和以治的关系都交到时在四川省委工作的何其芳手里。在与何的交谈之后,国鋕有些担心何将他当作搞文艺的。国鋕忙于革命工作,自己很少写文章,但他看问题深刻且有独到见解,兼又思维敏捷,所知甚广,因此常常帮助以治、以汶等侄子写文章。
 
    约在此时,曾紫霞考入重庆大学医学院读书。
 
    10月4日,陪都青年联谊会、中国职业青年社、青年民主社、社会大学同学会联合举行座谈会,发出7个文件,即:陪都四个青年团体要求美军退出中国致全国青年书;致美国青年书;致英、苏青年书;致世界民主青年联合会转全世界青年书;致美国特使马歇尔电;告全国同胞书;致联合国安理会电[xxxvii]
 
12月
 
    9日,陪都青年联谊会、民主青年社等团体集会,纪念“一二•九”运动11周年并发表宣言:“今天我们在国民党单独召开‘国大’、扩大内战、美帝国主义横行中国的气氛中来纪念‘一二•九’运动时,要再度开展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对内反对内战,反对卖国,反对独裁的运动[xxxviii]
 
    24日,北平发生了美军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消息传开,全国激愤,北平、天津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爱国学生运动,抗议美军暴行。为了配合全国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共四川省委、《新华日报》、中共重庆地下市委决定迅速组织和领导了重庆的“抗暴”运动。国鋕积极参与了对重庆大学、文德女中等沙磁区学校学生运动的组织工作[xxxix]
 
    是年,五哥国錤到香港出任川盐银行香港分行经理,后母等返回泸州。国錤岳父何北衡因家中缺乏长住的成年男子,邀请国铮、国鋕等到何公馆同住,帮助他照料家庭。何公馆位于曾家岩求精中学的后面,位置僻静,国鋕觉得这个居所对他从事地下工作很有帮助,欣然允诺。国鋕的卧室在何公馆三层佛堂的内室[xl]
 
    约在是年年底,通过吴显钺恢复了中共组织关系。
 
    国鋕在重大开展工作,领导紫霞等进步学生,因此与紫霞的联系较多。紫霞思想单纯,她尽管很尊敬和佩服这位领导人,但对他的“公子哥”身份和装束终感隔膜。
 
    是年,结识了重庆进步的文艺团体“新中国剧社”的工作人员,并积极为剧社的演出募集款项[xli],他曾经为剧社一次募集到几千万元法币的捐款[xlii]并多次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剧社从川康川盐银行争取到贷款。


[i] 见刘以治(1994)“真理的追求者刘国鋕”。
[ii] 刘笃初情况见曾紫霞(1983)《刘国鋕》第1页。
[iii] 刘航琛(1897—1975):四川泸州人,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35年任四川省财政厅长兼四川省银行总经理,并任川康平民实业银行董事长,1937年任川盐银行董事长,1949年6月任国民党政府经济部部长,1975年9月28日病逝于台湾。
[iv]见刘以治(1994)“真理的追求者刘国鋕”。
[v] 见刘以治(1994)“真理的追求者刘国鋕”。
[vi] 据刘国鋕1939年致刘国蕙信。
[vii] 见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1996)《西南联大校史》第63-65页。
[viii] 徐京华(1922—2003),男,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上海非线性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
[ix] 刘国鋕入党时间见歌乐山烈士陵园刘国鋕档案中徐干所写材料。
[x] 见刘以治(1994)“真理的追求者刘国鋕”。
[xi] “樗”语出《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
[xii] 许芥昱,生卒年不详,美籍著名汉学家。
[xiii] 见秦泥(1993)“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生活纪实”。
[xiv] 见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1996)《西南联大校史》第65 页。
[xv] 见黄宏煦(1990)“回忆叙永分校学生运动二三事”。
[xvi] 据胡止“我所了解的刘国鋕烈士”,未刊稿。
[xvii] 马千禾(1915—),男,又名马识途,四川忠县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
[xviii] 见马识途(1987 )“他牺牲在中美合作所”。
[xix] 据2005年1月5日刘以治先生谈话记录。
[xx] 见陈柏松(1993)“悼念刘国鋕烈士”。
[xxi] 冯克熙,男,(1922—2004),四川江安人。1945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任民盟机关报《民主报》经理,民盟重庆市委委员,宣传部长。先后担任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人大副主任,重庆直辖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重庆市委主委,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重庆直辖市第一届主委,民盟第五、六、七、八届中央常委、第九届中央名誉副主席。
[xxii] 何北衡(1896—1972),四川罗江人,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历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重庆警察局局长、四川省建设厅厅长、水利局局长,兼任数十家官办和民办企业的董事长、董事和监察,曾任中国西南能实业协会总干事。解放后曾任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参事、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xxiii] 见杜运燮(1986)“白发飘霜忆‘冬青’”。
[xxiv] 罗广斌(1924—1967),男,刘国鋕为其入党介绍人之一。重庆解放前夕罗在白公馆与国鋕同囚于一室,解放后他与杨益言、刘德彬一起,以重庆地下党和渣滓洞、白公馆中革命者的活动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引起极大反响,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出身于富裕之家的革命者刘思扬有明显的国鋕的影子。
[xxv] 翁文灏(1889—1971),著名地质学家,抗战期间曾经担任国民政府任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
[xxvi] 冯宝麐(1915—1995), 又名冯契,中共党员,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著名哲学家,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xxvii] 董大成(1919—2003),又名董易,中共党员,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解放后曾任《中国青年》杂志社副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xxviii] 据吴子见“我所知道的刘国鋕烈士”,未刊稿。
[xxix] 据吴显钺“我所了解的刘国鋕烈士”,未刊稿。
[xxx] 刘国鋕本来可以担任薪金较高的银行高级职员,但考虑到地下工作的需要,他选择到薪金较低、但时间上较为自由的资料室工作。见吴子见(1997)“回忆彭咏梧领导期间的《挺进报》”。
[xxxi] 引自“重庆青年运动大事记”,共青团重庆市委编。
[xxxii] 见廖石诚(1983)“中国西南实业协会与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
[xxxiii] 见熊翔(1988)“我们奔向晋察冀”。
[xxxiv] 见冯克熙(1982)“回忆民主报”第95页、102页。
[xxxv] 为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三联书店于1979年出版了《闻一多先生纪念文集》一书,将此文收入,并标明作者为刘国鋕。
[xxxvi] 引自“重庆青年运动大事记”,共青团重庆市委编。
[xxxvii] 引自“重庆青年运动大事记”,共青团重庆市委编。
[xxxviii] 引自“重庆青年运动大事记”,共青团重庆市委编。
[xxxix] 见陈经纬(1990)“陪读青年联谊会纪要”和王敬庄等(1994)“抗暴运动在文德女中”。
[xl] 见何又密(1988)“忆堂兄何北衡数事”。
第  1  2  3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刘国鋕烈士年表详编(初稿)——1947年

·刘国鋕亲属与杨益言和韩子栋的合影
·红岩英烈刘国鋕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证书
·视死如归!刘国鋕慷慨就义
·在椿树下
·重庆《新华日报》“记陆良县长熊从周”作者考
·1950年2月刘国鋕烈士追悼会现场
·白公馆难友郭德贤回忆刘国鋕
·烈士墓广场上的刘国鋕烈士塑像
·红岩魂陈列展厅中的刘国鋕烈士塑像
·刘国鋕烈士年表详编(初稿)——1949年及新中国成立之后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08 www.Liuguoz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11341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