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网友投稿 雁过留声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心香一瓣』 『历史文献』 『艺术再现』 『网友园地』 『本站动态』  
历史文献 - 追忆 - 永不退色的记忆
永不退色的记忆
本馆新年特稿
追忆 | 时间:2008/11/19 11:40:42 作者:斯语 来源:本馆网友作品 点击:963
(按:这是作者为本馆特别撰写的一篇访问记,转载必须获得本馆许可并注明出处。本文已承刘以治先生审阅)
     
    读过小说《红岩》的人,都会对其中的刘思扬这个人物难以忘怀;然而,了解这个人物的原型刘国鋕烈士的人并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访了烈士的侄儿,同时也是烈士的战友——83岁高龄的刘以治教授。在刘老的心中,关于七叔国鋕的一切仍然是那样清晰,仿佛他的离去就在昨天。这里记录的,是刘老记忆中的几个片断。
   
    国鋕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到10岁就带侄子去县图书馆看书,涉猎群书,知识面广,口才出众,能言善辩。后来他用白纸订成小本子,自己编写小故事,对需要解释之处会加上脚注,说明他阅读早已超出了小学生的范围。
   
    国鋕性格倔强,热天再热都不用扇子,冬天再冷都不用烘笼。从来不跪拜叩头,无论是对神灵,对长辈还是对老师。但他说话诙谐,他讽刺那些不学无术,只知吃喝玩乐抽大烟的族人“他们一肥二胖,一睡着了就大打呼噜”、“睡着了比清醒时精神,放屁比说话清楚”。
   
    国鋕比六哥国铮小两岁,因为小学、中学跳过两级,与六哥一同高中毕业,他考取西南联大经济系,国铮考取四川大学经济系。国鋕认为政治有些空洞,觉得统计之类技术还是有用的,所以报考了经济系,他很聪明,在联大学习期间,能够比较轻松应付功课,经常旁听其他系的课,也常常打桥牌,但是到重庆后忙于革命工作,就没有时间玩了。当六哥交女友时,刘老等侄子有时一起玩,他特别叮咛众侄儿侄女们,要注意处处突出六叔,以求得女方对他的好感。后来果然取得圆满成功。
   
    国鋕在家中威信最高,所以他的子侄辈中有数人跟着他走上革命道路,大哥的女儿以德也参加了六一社。因为聪明、学习好,有口才、说话风趣,爱好广泛,又很会玩,侄子们都比较崇拜他。他在何家住了近两年,与上上下下也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会摆龙门阵,何家的几个儿女也很喜欢他。
   
    五哥一直特别喜欢国鋕,他在西南联大上学和后来在陆良时,五哥已经成为富商,对别的兄弟姐妹都是需要买什么才给钱,唯独为国鋕开了一个户头,可以无限制地用款,因为他知道国鋕一贯节俭,不会胡乱用钱。国鋕对人慷慨,钱大都用来帮助同志,接济朋友了,他对他人从不吝啬,而自己却异常节俭。他从来不买新衣服,每次回家都穿得很破旧,在西南联大买的一双旧的美式军靴,一直穿到他被捕,后来被何家的副官拿走了。
   
    国鋕喜欢古典音乐,歌唱得很好,特别爱唱苏联的《祖国进行曲》和高尔基作词的《囚徒》,还有一首歌德作词、舒伯特作曲的《魔王》。桥牌也打得很好,喜欢游泳、打球。爱喝酒,酒后高歌,十分潇洒。爱吃牛肉和面食。从陆良回昆明后患了副伤寒住在法国人开的医院里,昆明川盐银行经理是他五哥的好友,时常来看他,问他想吃什么,他要了西红柿牛肉汤。
   
    国共和谈时期,国鋕认为中国的未来可能进入议会斗争的新阶段, 不再是靠武装斗争,而是要用笔和口作为武器。国鋕还对当时很时髦的汉字拉丁化运动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这是刘老与国鋕唯一的一次意见相左,刘老赞同汉字拼音化,而国鋕是持反对意见的,他的主要理由就是拉丁化拼音文字无法继承中国几千年丰富的文化遗产。
   
    国鋕身体不好,得过甲状腺病,失眠严重,回重庆后承担了繁重的工作,整天忙忙碌碌。刘老当时担任《新华日报》的特约撰稿人,要向国鋕请教问题,他只有抽出吃饭的时间与刘老一边吃炒面一边回答刘老的提问,刘老发表在《新华日报》的文章中有几篇就是这样由他口述,刘老用笔记录下来的。
   
    国鋕和紫霞的爱情开始于借谈恋爱来掩护工作,他每次到重大,紫霞就马上到处去帮他联系同志,他们在宿舍谈话时,紫霞就在外面放哨,谈完工作以后,紫霞负责掩护国鋕离开重大,很少有时间谈情说爱。所以国鋕戏称她为“紫霞道人”。
   
    国鋕被捕以后,家庭多方营救,五哥专程从香港回到重庆,当国鋕见到五哥时他感到很惊诧,没有想到五哥能亲自来看他,而五哥一见到他,都要哭了,当时他走路还瘸着腿,步履艰难,看得出坐了老虎凳而刑伤未愈。他在狱中一直带着镣铐,几个月不许换衣服,倍受折磨。国鋕六妹夫的姐夫是二处的法官,比较了解国鋕在狱中的遭遇,刘家给国鋕和紫霞送东西也是通过他送进监狱的。
   
    刘老谈到,据罗广斌说,国鋕在狱中看到紫霞写在送的东西上的字迹,有几天情绪异常,紧锁眉头,沉默不语,他要想清楚紫霞是怎么出狱的,然后决定他的选择。他选择了坚持到底,拒绝作任何的妥协。刘老说:他们这一代人在抗战初期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并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所追求的无非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国鋕正是这样,为了追求真理,争取民主,振兴国家,造福民众而抛弃了富贵荣华和舒适的生活,牺牲了甜美的爱情和深厚的亲情,最终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原文2005年2月8日发表于“黎明前的绝唱——刘国鋕纪念馆”
 
上一条:战斗在女牢(下)
下一条:铁窗岁月散忆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查看评论(1)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08 www.Liuguoz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113411号 |